胜平负足彩500网|2013热火|拉尔森|伍|中国体育官网

防患于未然——寶寶的睡眠安全問題

2015-3-15

防患于未然——寶寶的睡眠安全問題

  為寶寶選擇安全的睡眠姿勢

  仰睡、側睡和趴睡,哪種睡姿最好?關于這一點,育兒專家們各持己見。媽媽們比較關心的問題還有,什么樣的睡姿能夠睡出小臉,什么樣的睡姿能夠睡出漂亮的頭型。我認為,睡眠安全問題是首先應該被考慮的,相比而言其他問題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
  寶寶常見的幾種睡姿

  仰睡一直被認為是相對安全的睡姿。但這種睡姿對于習慣于在子宮內蜷縮成一團的小寶寶來說,會令他覺得缺乏安全感。即便忽略這種心理因素,溢奶嚴重的寶寶在仰睡時,也有誤吸導致吸入性肺炎的可能;此外,寶寶仰睡時,還有舌根后墜阻塞呼吸道的危險。

  側睡比較接近于寶寶在媽媽子宮里的姿勢,一定程度上較仰睡能降低寶寶溢奶及誤吸的概率,但缺點是容易變成更危險的趴睡。

  趴睡這種臉朝下的姿勢是最危險的。目前還沒有確定“趴睡”比較安全的確切年齡。

  有一些研究表明,至少在寶寶能穩當抬頭并會自由翻身時,才考慮讓他自由選擇舒服的睡覺姿勢,不然還是建議讓寶寶“仰著睡,趴著玩”。

  對于吐奶比較嚴重的寶寶,可以采取的較為折中的方法是,寶寶吃完奶后,在父母的的密切注意下側睡,用兩個小枕頭將側睡時寶寶的身體前后固定住。這樣做的時候,父母必須密切留意寶寶的情況,并協助寶寶翻身。

  為寶寶營造安全的睡眠環境

  看著寶寶熟睡的臉龐,我們總會忍不住露出幸福的笑容,感覺到難得的輕松。然而,這看似平靜的睡眠背后,也許暗藏著我們不經意埋下的安全隱患,甚至有些是好心辦出的壞事。不信的話,我們一起來逐項查對寶寶的睡眠環境是否安全吧!

  居室環境標準

  1.向陽、通風、清潔、安靜。

  2.裝飾簡潔明快,避免新近裝修。

  3.室溫最好能控制在18℃~26℃之間,相對濕度在60%左右為宜。

  4.嚴禁在室內吸煙。煙霧會增加嬰兒猝死綜合征的風險,并可能導致其他呼吸道的疾病。

  嬰兒床的選購標準

  1.根據寶寶的身高體重購買,確保質量符合安全標準。

  2.根據制造商的說明安裝,注意定期檢查(倘若使用的是二手物品更需注意檢查),確保所有部件嚴密無安全隱患。

  3.如果因為母乳喂養而需要和寶寶同睡,建議選購親子床——一種可以依附在大床邊上的專門的嬰兒床。

  4.當寶寶在睡眠中會自主翻身或滾動后,標準的嬰兒床更加安全。

  嬰兒床品的布置標準

  1.床墊要結實平坦,確保其尺寸與床或搖籃相符,床單光滑平整。絕對不要讓小嬰兒睡在柔軟的表面上,例如棉被、枕頭、沙發、水床等。

  2.給嬰兒保暖但不要過熱,可以給他穿合身的棉制連體嬰兒服或睡袋,并保持臥具清潔。

  3.讓一切柔軟的、纖細的和可能脫落的物件都遠離嬰兒睡覺的地方,比如松散的毛毯、柔軟的被子、羽絨枕、絨毛玩具以及有容易脫落的小配件或者有小細線繩索的玩具等,防止絨毛和灰塵刺激嬰兒脆弱的呼吸道。

  4.寶寶睡覺的地方要遠離窗戶和火源,遠離窗簾、帷幕、掛簾等懸掛著易被拉脫的物件,防止寶寶醒來后拉拽發生危險。

  特別提醒

  1.任何時候都不要讓熟睡中的寶寶獨自待著, 不要讓寶寶在無人看護的情況下醒來,無人看護是導致兒童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  2.不要讓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寵物接近熟睡的小嬰兒,也不要讓稍大一些但還未懂事的寶寶和熟睡的小嬰兒獨處。

  3.如果需要短暫離開嬰兒,一定事先拿開嬰兒車和嬰兒床上懸掛的玩具。

  4.如果寶寶非要和父母一起睡在大床上,父母一定不能飲酒或使用安眠藥物等,以免睡得過沉,意識不到寶寶的需要或者一不小心壓到他。

  5.注意全家人的健康狀況。

  6.主要照看者有必要學習一些急救的知識。

  TIPS :和孩子同床睡還是分床睡

  這個問題就好像哈姆雷特的困境,答案因人而異,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權威答案。一些研究發現,嬰兒與成人同床睡眠時,成人的被褥等可能危及嬰兒的呼吸,成人失去警覺的熟睡可能危害嬰兒的安全,增加嬰兒猝死綜合征(SIDS)的概率;但也有一些研究發現,嬰兒與成人同床睡眠,并不是導致SIDS 的危險因素;還有一些研究發現,嬰兒與成人同床睡眠,不僅不是一個危險因素,反而可以保護嬰兒免于SIDS,成人的呼吸、動作和聲音可以刺激嬰兒的呼吸??

  研究和發現并沒有簡單的對或錯,看起來明顯相悖的結論,其實反映出來的是問題本身的復雜性。因為SIDS 的后果非常可怕,所以,對這個問題簡單而安全的建議是:最好不要讓嬰兒與成同床睡眠。雖然嬰兒與成人同床睡眠便于哺乳和安撫,甚至便于成人照顧疾病中的嬰兒,但最好還是在嬰兒睡著后把他放回嬰兒床——可以使用親子床與成人同室睡眠。

  當然,這個建議不等于說嬰兒與成人同床睡眠一定不安全,每一個家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己權衡后再決定。

    來源:(搜狐自媒體:兒科醫生蝦米媽咪)。

    自媒體文章都只是給大家補充一些醫院以外的養護知識,不能代替醫院就診,在此提醒家長,如果無法自行處理或對寶寶的病情拿捏不準,請及時就醫!

    【蝦米媽咪】兒科醫生,知名公益科普作者。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,兒童保健碩士。先后學習工作于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、上海市兒童醫院、上海市兒童保健所。新浪微博上最受家長信賴的兒科醫生媽媽(新浪微博:@蝦米媽咪的微博),搜狐醫療類行業最佳自媒體人。

在線客服
分享按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