胜平负足彩500网|2013热火|拉尔森|伍|中国体育官网

那個從不犯錯的孩子,后來怎么樣了?

2017-6-23 13:30:57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1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▼


你見過不犯錯的孩子嗎?我見過。

就像我們所有人的朋友圈里,總會有那么一兩個喜歡曬娃的。我朋友圈里也有,被曬的那個男孩叫做嘉嘉。我陪他走完了整個童年,在朋友圈里。之所以能耐心看完他的成長歷程是因為他太完美了。一般孩子多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:脾氣差、調皮搗蛋等等,嘉嘉從沒犯過這種錯誤。我終于忍不住,找個機會去他們家取經,嘉嘉父母也很熱心的分享了他們的經驗教條。

“真經”是取到了,我的心情卻萬般復雜……

一進門,我就看到最醒目的地方貼著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紙。嘉嘉爸爸說這是他的教育之所以“成功”的最大秘訣。紙上是他給嘉嘉列的72條“不許清單”不許哭,不許大聲吵鬧,不許打破杯子,不許跳太高,不許賴床……為保證嘉嘉能將此深記于心,還規定每天睡前必須朗讀3遍,并且針對以上清單反省當日是否違反。

我聽得瞠目結舌。從此,再不羨慕嘉嘉的“完美童年”。我有一個同事的孩子簡直是嘉嘉的反面: 十幾歲的年紀,喝酒抽煙、叛逆打架、離家出走,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在他身上表現淋漓盡致。同事無奈,只能辭了職,全職在家管教孩子。但我曾聽聞,這曾是一個十足的乖孩子。在同事忙于事業的時候,小小年紀就獨立在家,從不惹事。

不知道同事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否也嚴格要求不能犯錯;

不知道嘉嘉能否一直保持不犯錯直到健康成長;

但在我看來,這樣的“完美童年”簡直糟糕透了!

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02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▼

不讓孩子犯錯,真的是為他們好么?還是為了家長自己減少麻煩?

很多的家長都會給孩子設置規則,期望能在孩子犯錯前就提醒并避免。卻也剝奪了孩子親自試錯,思考并改進的機會。

這類孩子長大后容易出現幾種比較極端的情況:

1、害怕嘗試,遇事表現得懦弱逃避,沒有獨立思考完成任務的能力;

2、過于依賴父母,長大后依然凡事聽父母的,等著父母幫忙抉擇、承擔后果,網上備受討伐的“媽寶男”屬于這一類;

3、會通過與父母所要求的相反言行和態度,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人格,證明自己是獨立的人。這類孩子到了青春期會表現得非常叛逆,什么都和父母對著干,就如上文提到的同事那樣。

當然,我們自己小的時候也犯錯。就像工作遇到的一個幼教專家提過的,重要的不是犯錯,而是犯錯之后家長如何處理。很多家長抱怨,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話,屢教不改。其實,有時候孩子不是不改,而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,怎么改。

我看過一個幼兒園老師的處理方式,覺得特別好,也值得父母學習。幼兒園午餐時間,有個寶寶與小伙伴爭論瓷碗會否破碎,好奇心促使,她拿起自己的碗就往地上摔。碗當然是碎了,飯粒也撒了滿地,面對這一地狼藉,幾個小朋友都認識到錯誤,以為會遭受到老師的懲罰和訓斥,表現得不安委屈。

那個老師問清緣由后,提醒幾個小朋友注意碎片容易刺傷手指,但堅持讓他們自己打掃碎片。事后告訴他們瓷器易碎的常識,又引導小朋友們延伸聯想,最后小朋友都認識到了同樣易碎的還有玻璃杯、花瓶、鏡子、玻璃窗等,自覺學會使用和保護這類物品。語言總不如畫面沖擊來得直接。

我想,那一只被摔碎的碗是非常值得的。

孩子是一個發展中的人,難免犯錯。

而家長要做的是如何將孩子犯錯的不利、消極因素,轉化為有利的、積極合理的因素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3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▼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分享外國家庭的幾種處理方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新西蘭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冷處理,讓孩子自己體驗后果

在新西蘭,體罰孩子是一種違法行為。如果自己的孩子犯錯吵鬧,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,家長通常會采取冷處理,比如說隨孩子鬧去。如果影響到別人,他們一般也會把孩子帶離到一個合適的地方,讓他繼續折騰夠。當孩子發現吵鬧沒有效果自然也就停止了。新西蘭的父母主張把孩子當做有自主意識的人來對待。讓他們從小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,并且承擔后果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日本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避免當眾處罰,給孩子留下自尊心

在日本家庭中,父親擁有絕對的權威。他們也主張采取措施懲罰犯錯的孩子,比如沒收玩具,取消孩子的游玩計劃,或者其他的適度懲罰。但他們一般不在公共場所給孩子難堪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美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計時隔離

美國法律規定,孩子必須有成人的陪伴和保護。孩子少有被冷落的情感體驗。若是被隔離,必然產生強烈的震撼。因此,美國父母會在孩子犯錯胡鬧時,把孩子帶到空房間,讓孩子獨處3分鐘。3分鐘后再進行教育,使其認識錯誤并改正。



在線客服
分享按鈕